以下提供「數位人文互動架構圖」、「桃園國小數位學習家庭平台」、「數位學習家庭計畫初稿」讓各位有興趣的家長參考,後續會將計畫逐步清楚的和大家說明。我預計9月初和盧老師、敏盛醫院團隊親自走訪光華部落,以對該地人文環境進一步瞭解後,於9月中旬舉辦說明會,屆時希望各位家長能把握這個好機會。
告訴您一個秘密,前三所學校推動時「僧多粥少」,家長們搶破頭,因為「所有參與的孩子、家長、老師、贊助者,都深為感動。」聽說,參與活動後,大人比孩子更興奮呢!好神奇!
壹、數位人文互動架構圖
架構圖說明,此次專案以兩所國小學童的學習成長為焦點,敏盛醫院、中原大學、家長、社會資源等為扶助角色,互動過程主要以網路學習平台為主,間而加入營隊活動等實際的體驗學習,以增強化學生的真實感受。
貮、數位學習家庭平台
本專案活動已推動三年,包括北一女中、建國中學都積極參與,第三年擴及到桃園國小,員樹林國小今年加入本專案有地利、計畫架構已完備等優勢,只要家長們願意付出且想擴展孩子學習視野,當可直接進入學習互動。若您想進一步瞭解互動情形,可以連上http://163.30.44.9/class_web/index.html瀏覽。
表列中每一個家族,原則由一位部落小學、一位桃園國小學生,及一位建中學生組成,建中的大哥哥作為站長協助兩位學生進行互動,而整體運作的核心概念為「陪伴」二字。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能瞭解陪伴對促進成長的重要性,過去我在偏遠學校服務時,曾針對學習弱勢學生思考各種輔導策略,其中一位老師給了我既簡單又重要的概念,「…其實孩子需要的是能陪他們完成課程的老師。」是呀!唯有陪伴、關心能協助孩子度過各種難關,那怕是成人有時也需至親的陪伴。賣個關子,下次再將陪伴的意義舉實例深入說明。
參、96年度員樹林國小人文、健康、關懷數位學習家庭計畫
一、計畫緣起:
三年來,在北一女中、建國中學帶領下,讓部落與都會小朋友留下美好的互動,一個關懷陪伴、互動學習的新三角關係於焉成形。期間,讓都會的高中生體驗不同的生活文化,懂得去尊重、分享,培養人文素養;都會小學生在接觸大自然之餘,也知道如何與人交往,與朋友互動,同時帶動了老師、家長投入社會服務;部落小朋友在數位學習家庭的鼓勵下,不僅學會了網路應用的技能,更利用網路閱讀的活動,讓自己的視野更大更遠;真正達到讓部落看到世界,也藉著數位學習平台,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故事。敏盛醫院及中原大學有意建立一示範之健康社區,利用平台遠距照護弱勢團體,以達到健康照護的幸福目標。
二、 計畫目標:
(一)建立數位學習家庭,藉由大哥哥、大姐姐的指導,利用數位學習平台的跨時空陪伴,讓都會小學、部落小學互相學習成長。
(二)建立知識學習平台、縮短數位落差。
(三)建立遠距健康關懷的平台新模式。
三、計畫內容:
(一)協助部落建立數位環境:應以部落小學為核心,建立部落上網環境,讓部落小朋友在非上學期間,仍可上網互動學習。
(二)以部落小學四、五、六年級學生為主體,甄選都會小學相同年齡、性別之學伴,共組數位學習家庭。
(三)網路活動:以桃園國小所建立的數位學習平台為核心
1、組織數位學習家庭:以大哥哥、大姐姐為戶長,部落小學及都會小學同學各一,建立學習家庭部落格,戶長須負起指導、照顧、監督、回應之責,每週至少上網兩次與家庭互動。
2、建立電子信箱聯繫管道:協助建立部落小朋友的電子信箱,同時應讓其了解資訊倫理與網路安全,正確使用網路資源。
3、網路閱讀:每年至少在網路上共同閱讀、討論三本書籍,並規劃相關延伸閱讀計劃,書籍之選擇應透過專家或學校老師確認;每一本書籍之閱讀為期兩個月,期間應鼓勵小朋友每週上網發表心得,並藉由平台互相觀摩學習,同時可考慮以視訊方式舉辦網路發表會。
4、數位學習平台互動:利用數位相機捕捉生活照片上網分享,建立有系統之數位典藏;融合部落學校課程或願景,製作學習專題,培養小學生上網找資料、自我學習的能力。
5、健康照護平台:利用中原大學醫工系的健康照護系統,建置於兩個小學及學生家庭中,由小學生陪伴、互相關懷對方長輩每日記錄自己的健康狀況,以建立健康社區。
(四)實際交流活動:
1、營隊活動:設計寒假期間六天五夜的部落活動,讓各參與團隊在部落培養感情,同時以學習部落文化為主,讓都會團隊成員學習尊重不同文化精神,也藉此保留部落傳統文化。
2、城鄉交流:設計下學期期間三天的城鄉交流,讓部落小朋友藉由到都會期間,接觸不同生活方式,擴大視野,同時都會小學須負責扮演接待家庭角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