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

讓運動融入孩子的生活

教育部今年重新調整學生的運動政策,從過去的「3 3 3 」調整為「每日運動30分鐘,且心跳達到130」的作法,期望從此養成學生健康的身心。
教育部的政策並非單一事件,前些時候美國教育專家與醫界大聲急呼,政府必須強化學生的健康與體育課程(physical education)安排,從各種調查數據,發現學生普遍過胖(體脂肪比例過高)、且學生體能與肌耐力欠缺,嚴重影響未來國民的素質。紐約時報也以專文報導,除了建議家長給孩子們的食物,應避免高油炸、高糖份外,應從學生的運動著手,將學生的身體機能調整至最佳狀態。
在台灣的教育現況,許多家長們把學科成績放在首位,課業學習佔據學生大部份日常時間,甚至當「補習」與「運動或才藝」時間有所衝突時,會以補習作為首選,犧牲其他的學習選項,這個決定是否恰當,家長們得要好好的再行深思。在10月底,我參訪大陸教育時,觀察到在小學教育階段,非當重視學生健康,把「運動」、「眼球運動(如望遠凝視、穴道按摩等)」列入學校日常課表,並且進行檢核。從這些趨勢分析,關心孩子的您,是否覺得要調整您的教育實踐觀??(附上幾張照片,前四張是今晨,我和俊雄主任檢核學校新大樓防雨鋁窗工程施工品質時,看到學生們快樂的運動情景,用手機及時捕捉到學生「大伙兒來運動」的身影。最後兩張是大陸參訪時,看到孩子們熱情有勁、朝氣蓬勃、笑容燦爛的理想教育圖像。)










一 、二年級學生,每個星期五學生朝會後,在內操場進行跳繩教學活動。跳繩是一項極佳的健體運動,不僅能是保持體態最有效的運動,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,能有效地訓練個人敏捷的反應和耐力,多跳繩還可以促進孩子長高喔!所以,跳繩可謂是「付出小,收益大」的運動,家長們應多鼓勵孩子進行這個運動。










中、高年級在後操場,由各班級自選運動項目,從圖中可以看到,學生們進行扯鈴、跳繩等運動項目。左圖幾位學生用「橡皮圈」編織而成的橡皮繩進行小組跳繩運動,想必能喚起家長們童年的回憶!









上圖為上海中山北路小學的全校晨間運動。學校運動空間狹窄,僅一個小型運動場大小,在全校運動時間,每班在分配的小塊區域,運用跳繩、高蹺、滑板車、短跑、接力、鍵子等。校地雖小,卻更顯熱鬧,學生的歡笑聲、加油聲與朝陽般的活力,充滿校園,在接續的教育活動中,我看到了學生的「精神抖擻」與「容光煥發」。

沒有留言: